一般认为,风险是指某一事件出现的实际状况与预期状况(即实际值与预期值)有背离,从而产生的一种损失,这种损失有时表现为实际值的绝对减少,有时表现为相对减少或机会损失,而这种背离或差异的出现又是不确定性的,即以一定的概率随机发生,而不是事先能准确预计的。因此,“风险”一词包括了两方面的内涵:其一,风险意味着出现了损失,或者是未实现预期的目标值;其二,这种损失出现与否是一种不确定性随机现象,它可用概率表示出现的可能程度,但不能对出现与否作出确定性判断。
开展任何一种业务在带来收益的同时,必然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风险。金融物流在中国仍不成熟,虽然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但也有潜在的风险问题。风险由于其自身的特性而普遍存在于商业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金融物流作为物流业与金融业相互延展而形成的一种商业经营活动,从近年来的实践看,以非金融机构的身份参与到金融市场的这种模式,尚有诸多的风险隐患。例如,除了来自金融机构的操作风险、物流企业的监管风险、融资企业的道德风险等参与方风险外,还由于金融物流中的质押物具有高度流动性和市场价格的易变性,金融物流产品的风险远高于一般金融产品。
尽管开展金融物流服务是各方互利的选择,但是风险问题依然不可回避。例如,由于政策、法律的限制带来的诸多不确定性;由于组织机构、管理体制和监督机制不健全,工作人员素质不高,管理层决策发生错误,运输、存储不当造成质押物损毁、灭失;由于监管企业资质差、监守自盗以及对质押物的定价评估不够公正、准确等。这些都会造成金融物流的风险。金融物流风险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客观性。无论是自然界的不可抗力因素还是经济政策及环境改变导致金融物流风险的发生,都是不可改变的。
第二,共生性。金融物流的参与方(包括物流企业、融资企业、金融机构)是一个整体,各节点企业之间是一种共生关系,共享收益,共担风险。
第三,可控性。尽管金融物流风险存在着客观性,但并不意味着金融物流风险是不可控制的,对于一些非外部因素,如内部操作管理风险、融资风险和偿债风险、信用缺失风险等,通过有效的监管和管理,是可以阻止的。
第四,危害性。金融物流风险的危害性是指金融物流由于风险给各参与企业带来损失的可能性。
目前,阻碍金融物流发展的瓶颈是参与其中的各企业对风险的顾虑以及控制能力的缺失。由于风险是多种多样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无论是物流企业、金融机构,还是融资企业(主要是中小企业),它们的参与都会带来一定的风险。
1.物流企业面临的风险
作为第三方介入融资过程的物流企业面临的风险主要有:
(1)信托责任缺失风险。作为制造企业和金融机构的中介,物流企业一方面可能会为自己的利益而向金融机构提供虚假数据,给金融机构造成误导;另一方面由于信息不对称,对数据收集和处理的专业性不强,物流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合同履约率会下降。
(2)内部管理风险。包括组织机构陈旧松散、管理体制不健全、工作人员素质不高、权责分配不合理、安全管理设施及工具不规范、管理层决策发生错误等。
(3)物流企业监管方面的风险。能否对仓库的安全,提单的可信度,质押商品的来源、种类、数量、品种进行有效的监管;对质押物保存的设施能否有效防止损坏、变质的问题;信息管理系统是否先进等,都是进行金融物流要考虑的问题。
(4)货物灭失风险。当货主没有为仓储保管的货物办理财产保险,意外灾害造成存储物灭失会给物流企业带来风险。
2.融资企业面临的风险
融资企业(主要是中小企业)面临的风险主要有:
(1)融资风险和偿债风险。众所周知,财务制度不健全、信息透明度差等因素导致中小企业资信差,很难筹集到足够多的长期资金,而更多地用短期资金来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因而需要频繁偿债和举债,从而显著增加了企业到期不能偿债的机会,使企业面临较高的融资风险。同时,由于融资成本较高,企业背上了沉重的包袱,这又使企业承受到期不能支付债务利息的偿债风险。
(2)信用风险。这包括货物的合法性、客户的诚信度以及资信问题。融资企业如果资信不佳,在今后的操作中可能会存在种种不良行为。例如,滚动提取时提好补坏、以次充好等。再如,借款人已经资不抵债而伪造财务报表等。
3.金融机构面临的风险
我国金融机构开展金融物流的时间比较短,在风险管理方面经验累积不足。作为一种金融创新业务,金融机构面临的风险主要有:
(1)信用评价缺失的风险。金融机构由于评价体系不完善、评估技术不高、网络信息技术落后等原因,其在数据处理方面很棘手,于是出现了在信用评价时的数据信息低效风险。此外,在质押物评估系统的完善性和方法的科学性方面也存在着风险。这些风险都会给金融机构和物流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2)金融机构内部的操作风险。这主要是指金融机构内部人员作弊和操作失误。例如,在对抵押品的估值和评价中不能做到客观公正;由于技术限制而采用的人工系统难免会导致操作上的失误;等等。
(3)仓单风险。一些资信较差的企业将仓单做重复质押、假借别人的仓单或伪造仓单等。这种行为无法保证仓单的唯一性与物权凭证性质,给金融机构带来风险。
4.来自质押物的风险
之所以把质押物单独列出来,是因为作为金融物流的载体,货物始终是最为关键的,而作为质押物的货物,在整个运作过程中的安全性至关重要。总的来说,质押物的风险主要包括:
(1)质押物来源风险。选择客户要谨慎,要考察其业务能力和业务量及货物来源的合法性(走私货物有罚没风险)。
(2)质押物缺失风险。质押物缺失风险是指若在质押期间发生仓单遗失或出质人恶意挂失仓单等情况,将使银行面临质押无效的风险。
(3)质押物处置变现风险。质押物处置变现风险是指当借款人不能按期归还贷款本息,或因其他违约行为而由银行处置质押仓单时,银行可能面临无法将质押物顺利变现以足额收回贷款的风险。
(4)质押物价格变动风险。质押贷款合同签订后,若仓单对应的商品价格出现大幅度下跌,而贷款合同未进行任何调整,没有设立警戒线,就会出现仓单价值低于贷款本金的现象,这时风险就会随之而来。
例如,2008年的金融危机使我国物流行业的业务量明显下滑,对物流企业造成很大的冲击,货物和仓储市场的业务量也受到影响,客户信用等级、支付能力均在下降,货物价格急剧下跌,这使为其提供资金融通的商业银行也面临风险。国内最具代表性的企业——中远和中海的经营数据显示,中远2008年前3季度营业收人平均增幅是41%,但第三季度增幅减为27%,增幅下降了大约1/3。中海集运受到的影响更大,前3季度,中海亏损达到2.7亿元。很多船东都采取合并舱位,甚至取消运单以减少亏损。
5.外部因素导致的风险
在金融物流风险的研究过程中,很多学者发现有些风险不是由金融物流的参与方所导致的,是不可抗力的,主要包括:
(1)自然环境风险。来自自然界不可抗力因素,如地震、火灾、暴风、交通事故等所引起的非常规破坏,使金融物流业务过程受阻或中断,从而蒙受损失。
(2)社会风险。政策制度和经济环境的改变,包括相关政策的适用性、新政策的出台、国内外经济的稳定性等。国际环境的变化,通过贸易、汇率等方面对金融物流产生一定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物流企业要不要开展金融物流业务、怎样开展金融物流业务,都是应该考虑的问题。
(3)市场变动风险。市场变动风险是指由于物流市场的成熟程度、物流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企业竞争环境的变化、企业资源市场与产品销售市场的变化、质押商品价格的
波动、金融市场变化等因素造成对金融物流业务开展的不利影响。
(4)法律风险。法律风险主要是合同的条款规定和对质押物的所有权问题。一方面,因为业务涉及多方主体,质押物的所有权在各主体间进行流动,很可能产生所有权纠纷;另一方面,中国的《担保法》和《合同法》中与金融物流相关的条款并不完善,又没有其他指导性文件可以依据,因此业务合同出现法律问题的概率也不低,使一些不法分子有机可乘。
四川省物流线路查询
![]() | 上海到重庆物流 | 上海到华蓥物流 | 上海到德阳物流 | 上海到广元物流 | |
上海到雅安物流 | 上海到宜宾物流 | 上海到自贡物流 | 上海到南充物流 | ||
上海到阆中物流 | 上海到彭州物流 | 上海到资阳物流 | 上海到广汉物流 | 上海到乐山物流 | |
上海到什邡物流 | 上海到邛崃物流 | 上海到万源物流 | 上海到都江堰物流 | 上海到达州物流 | |
上海到广安物流 | 上海到河间物流 | 上海到遂宁物流 | 上海到巴中物流 | 上海到西昌物流 | |
上海到内江物流 | 上海到绵竹物流 | 上海到江油物流 | 上海到绵阳物流 | 上海到简阳物流 |